舞动青春魂,拼搏正当时!广州体育学院原创舞剧《人生能有几回搏》成功首演!
本网讯 6月27日晚,珠江潮涌,华灯初上,广州市文化馆大剧场内灯光璀璨,热血奔涌。在学校党委的关心支持下,广州体育学院800余名师生齐聚一堂,共同见证由学校师生团队匠心打磨的原创舞剧《人生能有几回搏》首场公演,学校副校长张育方,学生工作部、武装部部长廖远胜等领导嘉宾出席并观看了本场演出。这部凝聚广体智慧的艺术佳作,是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体现,使广大学子在对文艺精品的欣赏中,深刻感悟中华体育精神的时代脉搏、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中国故事的磅礴力量,自觉在体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中挺膺担当。
全剧的灵魂根植于新中国体育史上永恒的丰碑—中国首位世界冠军容国团的乒坛夺冠传奇。容国团,1937年出生于中国香港,是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他于1957年毅然投身祖国怀抱,随后在广州体育学院工作和学习。1959年,他在第25届世乒赛上勇夺男单冠军,实现了中国体育运动在世界比赛中“零”的突破;1961年,他以一声“搏”的呐喊,助力中国队夺得世乒赛男团冠军;1965年,他带领中国女队首捧考比伦杯。容国团那句响彻寰宇、激荡数代人心灵的“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化为本舞剧最扣人心弦的精神内核与激昂韵律。
作为全国首部体育题材当代舞剧,该舞剧将新中国首位世界冠军容国团的拼搏史诗熔铸于方寸舞台,通过精湛的舞蹈编排和动人的音乐旋律,将容国团的拼搏奋斗故事与拳拳赤子之心熔铸于舞台叙事中,把容国团训练场的汗水、赛场的孤勇、夺冠的狂喜与炽热的家国情怀,编织成一幅动人心魄的生命画卷,当舞者以钢铁脊梁托举起“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时代强音时,观众席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据悉,该舞剧从导演、编剧、编导、作曲到执行统筹、宣传推广等工作,均由广州体育学院教师团队承担,体育艺术学院大一到大四的百余名学子倾情出演,专业涵盖舞蹈学、啦啦操、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流行舞蹈及运动训练等7个专项。在这堂“舞台思政课”中,参演学生既是演绎者也是受教育者。昼夜不息的紧张排练,书写意志淬炼的蜕变轨迹,千百次肌肉记忆,化为疾风骤雨般的足尖律动,地面洒落的汗珠热泪,凝铸成体育人坚强的脊梁;学生们纷纷表示,排练和演出的宝贵经历使容国团精神深深融入了骨血,这场舞剧承载的不仅是艺术荣光,更是青年一代对“人生之搏”最炽热的青春注脚。
演出尾声,出征前的运动健儿驻足于容国团的雕像前,喊出新时代的羊城誓言,在场不少师生都眼含泪光,赞叹不已。这堂别开生面的“舞台思政课”,以艺术感染力打通了育人“最后一公里”。“当看到赛场上的搏杀化作空中腾跃的舞步,球拍起落凝成力与美的雕塑,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体育精神的深层美学!”体育艺术学院学生郑安琪在震撼中感叹道。
舞剧《人生能有几回搏》是学校深化“三全育人”工程的创新实践,以生动可感的艺术形式,实现了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全景式育人。该舞剧的成功首演,是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结出的璀璨硕果,更是学校将“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理念深植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亮眼名片。舞剧总导演、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徐中秋、武术学院武术表演专业教师孙鹏鹏教授表示:“师生共创的过程本身就是最生动的育人实践。在本舞剧中,主创团队用精彩的舞台演绎,诠释了当代学子从对“更高、更快、更强”的外在极致仰望,转向了对“更美、更哲学、更共情”的生命内在宇宙的深度勘探。”
正值全国上下进入“全运时间”,该舞剧的诞生恰逢其时,它将体育人的家国梦想和拼搏史诗,紧紧锚定粤港澳大湾区波澜壮阔的时代经纬与丰厚的文化沃土,必将为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的第十五届全运会注入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以艺术之力点燃全民对体育盛事的热情与期待。剧中巧妙融入的岭南风韵、湾区市井的烟火气息,与乒乓赛场上惊心动魄的搏杀形成张力十足的对照,对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打造岭南文化名片提供了新思路。
今天,容国团精神的拼搏火种已经播撒,照亮广体学子的精神原野;体育与艺术交融的育人星火,正点亮学校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体育大学的壮阔征程。展望未来,广州体育学院将以此次创演为新起点,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使命担当,持续擦亮体艺融合的美育品牌,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每一位广体学子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属于新时代体育人的绚丽芳华,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广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