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纪委召开“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工作专题调研座谈会
本网讯 为深入贯彻省纪委监委关于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部署,充分了解我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10月22日,学校纪委精心组织召开了“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一体推进‘三不腐’”专题调研座谈会。学校纪委书记李瞻钊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纪委副书记、纪检监察室主任陈冬羽出席会议,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财务部、审计工作部、后勤部、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资产管理办公室、学生工作部、组织统战部、科学技术部等9个关键职能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与会交流。

座谈会上,各职能部门负责同志立足本单位职责,依次介绍了本部门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现状、运行模式、数据积累及应用成效等,同时也客观指出了当前信息化监督面临的共同困难与短板,主要体现在各系统平台之间存在“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现象,跨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有待完善,数据标准不一,互联互通不畅,制约了数据聚合效能;部分系统仅侧重于业务办理流程的线上化,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关联分析应用能力相对薄弱;智能分析模型应用滞后,各系统在风险预警、异常监测、实时监督等“内嵌”功能方面考虑不足,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等。与会代表还就如何以大数据技术赋能精准化监督展开了深入探讨。
在充分听取各部门代表发言和讨论后,李瞻钊肯定了学校在推进业务信息化、数字化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指出我校纪检监督工作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步探索与基础搭建阶段,系统总结了当前存在的问题短板,即系统分散化、数据碎片化、预警滞后化等突出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为深入推进大数据信息化在正风反腐领域的应用,立足学校工作实际,李瞻钊提出四点要求:
一是坚持“一盘棋”谋划,要着力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标准和共享交换机制,促进业务流、数据流与监督流的深度融合,形成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二是实施“标准化”导入,推动各业务系统数据的标准化采集与规范化管理,特别是在人、财、物、权等廉洁风险易发多发领域,确保数据质量可靠、可比可用。三是推动“差异化”构建,要尊重各职能部门不同业务领域的规律和特点,针对财务管理、招标采购、后勤服务等不同领域,深入剖析其业务流程和风险点,量身定制数据监测指标和预警规则,实施差异化、个性化的监督模块构建或引入。四是实现“精准化”监督,要善于运用大数据分析模型推动监督关口前移,实现对潜在廉洁风险的智能感知、精准识别和早期预警,推动从“事后查”向“事前防”“事中控”转变,达到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的综合效果,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