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体育学院顺利举办体育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论坛
本网讯 10月22日,广州体育学院成功举办体育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论坛。本次论坛汇聚了全国12所体育高等院校的主要领导、专家学者,聚焦体育学学科建设的前沿领域,围绕新思路、新成果与新经验展开深度交流与研讨。
广州体育学院党委书记米银俊在致辞中系统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突出成绩: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与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历史性突破,办学层次全面提升;国家羽毛球学院、国家足球学院建设稳步推进,特色优势持续强化;《运动转化生物医学》期刊亮相国际顶尖学术舞台,科研影响力获国际认可;附属体育医院获批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体医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牵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体重管理减重联盟和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研究院,积极服务湾区建设。他表示,广体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有组织科研和对外合作,恳请兄弟院校支持指导,携手共谋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为新时代体育学学科的创新突破凝聚智慧与共识。
广州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胡敏就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情况进行了交流。他指出,学校近年来紧贴国家战略需求,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全国首个国家羽毛球学院及首批国家足球学院,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在学科专业布局方面,为响应健康中国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增设体能训练、体育康养、足球运动等三个本科专业,进一步优化了专业结构。在人才培养方面,男子足球队夺得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和全国体育院校足球锦标赛双料冠军;啦啦操队在2024年世界大学生啦啦操锦标赛上夺得1金1银,实现中国队在该项目比赛的历史突破,在十五运会群众组比赛中,广体组队在五人制与七人制足球项目中双双折桂,展现了扎实的育人成效。在科研创新方面,学校借鉴兄弟院校经验,出台并实施《高端成果奖励办法》,有效激发了创新活力,本年度学校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上取得新突破,共获批5项,其中体育学3项,新闻学与传播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各1项,实现了在非体育学门类项目上的持续拓展。此外,学校2024年度发表高水平论文110篇,临床医学学科ESI潜力值达21.22%,科研影响力稳步提升。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学校积极为“奥运争光”计划提供科技助力,目前正积极推进附属体育医院建设,并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研究院”,持续深化体育文化交流,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面向未来,学校将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依托已有的两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推进体医工融合,着力打造新的学科增长极。
论坛期间,与会嘉宾们从学科生态构建、交叉学科协同创新以及冰雪运动、民族传统体育等特色学科发展等方面深入交流,分享实践经验与前沿思考。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全国体育院校搭建了一个高质量的交流平台。广州体育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与兄弟院校之间的合作,聚焦学科内涵建设,强化特色发展,共同探索体育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新路径,推动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学学科体系,为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