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建设暨体育解说人才培养研讨会顺利召开
本网讯 12月10日,由广州体育学院主办、广州体育学院体育传媒学院承办的“全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建设暨体育解说人才培养研讨会”顺利召开。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广州体育学院校长刘永东教授出席并为会议开幕式致辞,国家督学、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原司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姚喜双教授在开幕式上向各参会人员致以亲切的问候并随后进行了大会学术报告。
广州体育学院校长 刘永东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李洪岩教授,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刘力军教授,我国著名体育解说评论员、原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解说员洪钢,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德胜教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曾一果教授,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爱凤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朱颖教授及广州体育学院副校长李裕和教授出席会议。
除此之外,广州体育学院教务处负责人,党委办公室、学校办公室负责人,体育传媒学院班子成员和学界业界专家等参加了本次会议。全国各高校和广州体育学院近500名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的渠道参与本次会议。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传媒学院院长 肖灵
大会开幕式由广州体育学院体育传媒学院院长肖灵教授主持,专家会议报告由广州体育学院教务处处长武学军教授主持。
广州体育学院教务处处长 武学军
刘永东校长在开幕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广州体育学院的基本情况,向亲临会场和线上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老师与同学们表示欢迎和问候。他表示,本次会议的举办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必将有力地提升我国体育解说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必将进一步提高播音与主持艺术一流专业的建设水平。
开幕式结束后,共有8位专家做了大会主题报告。
姚喜双:《把握六个必须坚持 加强播音人才培养——兼论全媒体背景下体育解说人才培养》
姚喜双教授认为,播音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应认识到,是人民创造了语言文字,体育解说人要心里装着观众,才能把解说工作做好。一方面应对我国播音专业的设置、专业理论体系保有自信,另一方面,播音专业人才培养应当适应广播、电视、网络、人工智能、元宇宙等行业变革的新需要。
李洪岩:《全媒体时代的语言传播语境分析》
李洪岩教授认为,全媒体传播体系应该是一种系统工程,结构上是全线的、内容上是全面的、形式上是全息的、时间上是全程的、人员上是全员的。体育人才作为传者,是整个全媒体传播的重要因素,也是优化全媒体体系的关键环节。从受众诉求看,应培养高标准、多元化、有特色的复合型体育解说人才。
刘立军:《“深度融合、三方协同”育人机制下体育特色主持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刘力军教授以《“深度融合、三方协同”育人机制下体育特色主持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从创设单独设班建制、创新协同育人机制、创新成建制交流模式、创新“5+1+2”教学模式、创新教师授课模式等方面,提出了融媒背景下体育特色主持人才培养针对的问题、改革理念及新路径。
洪钢:《浅谈体育评述和评书艺术的关系》
洪钢认为,体育解说不仅仅是解释和说明语义重复,不能忽视其评论的地位。体育评述与中国评书相似,主要表现手法为单人徒口讲说,边看边听、文本灵活、即兴传播。体育评述要像评书艺人那样重视评、敢于评、善于评,要做到有专业知识、思想水平、人生阅历、学习态度。体育评述要学习评书艺人的语言特点和叙事手法,使用好讲、好听、好记、好懂的语言,要修辞多样,要结合丰富的生活知识和语言知识。
张德胜:《体育高校播音专业的现实困境与特色发展》
张德胜教授认为,目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教师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听课学习状态均存在问题,如课堂师生互动不足、教师长期处在舒适区导致教学质量低,学生上课期间过多使用电子设备、课堂较少使用书籍教材等。面对存在问题,播音专业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善于借鉴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着力培养立足全媒体、采写编评播岗位都能胜任的播音人才。
曾一果:《全媒体环境下立足湾区的播音主持人才培养路径思考》
曾一果教授认为,全媒体环境与新文科背景下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应突破原有学科局限,依托广播电视、立足口语传播、面向视听新媒体。要立足湾区、面向全球,培养适应全媒体发展的记者型主播,打造“宽口径、厚基础”的课程体系。
张爱凤:《一专两翼 三源合流 守正创新——广州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思路》
张爱凤教授,着重谈了广州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建设国家一流专业的思路,即“一专两翼、三源合流、守正创新”。她认为语言文化要服务国家战略、传诵中华经典、讲好中国故事,播音主持复合型人才培养要契合行业变革、融媒口语传播,粤语播音人才培养特色要立足湾区建设、辐射海外传播;要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建设上下功夫。
朱颖:《新学科语境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路径》
朱颖教授认为,新学科建设语境下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路径,应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这是新学科建设的价值引领。她认为社会需要是新学科建设的逻辑起点、学科融合是新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技术融合是新学科建设的内容手段、国际化是新学科建设的重要增量。
下午,分会场“播音主持、体育解说人才培养研讨会”围绕着新时代体育解说人才培养的现状、困惑与突破,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改革这两大主题展开。分论坛会议由广州体育学院体育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教研室主任郑大新副教授主持。
会议上,来自天津传媒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广东财经大学、暨南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广州大学、西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等兄弟院校的专业负责人进行了主题分享。广州体育学院体育传媒学院副院长廖慧平教授对专家报告进行了点评。
分会场报告中吸引了大量校内校外的青年学者参加,并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师生的高度肯定。会议的召开浓厚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建设氛围,必将有力地提高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建设水平、提升体育解说人才培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