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百千万”宣讲行动暨 “铸魂:精神谱系”宣讲报告会
本网讯 12月3日下午,我校在学术报告厅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百千万”宣讲行动暨“铸魂:精神谱系”宣讲报告会,邀请华南师范大学⻢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永刚来校宣讲,报告会由副校长张育方主持,在校校领导、中层干部、全体辅导员、全体党支部书记、全体⻢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加。
作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永刚从精神谱系中的劳模精神入手,引出题为“一名思政课老师的劳模故事:从“不务正业”到“不误正业”的讲演。从当前高等教育阶段教师所面临的教学困惑与科研压力入题,发问各位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破局。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迷茫、探索、坚持、构建、热爱、专注”六个关键词讲述了一名思政课老师的劳模成长经历:一是迷茫与探索:“以赛促教”坚持“立德树人”;二是坚持与构建:“三屏融合”构建“大思政课”;三是热爱与专注:“刚好在场”争做“大先生”。
张永刚指出,思政课教学要注重三点:一是抓理论重难点,要吃透教材,明白知识难点和理论重点,备课要备教材;二是抓现实热点,从现实出发,备课要备学生;三是了解学生疑点,备课要备自己,提出自己对某个社会热点的看法和认识。他从社会热点入手,深刻洞悉其背后反映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而将教学内容融入进去,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他指出,教学的吸引力,必须要直面学生疑惑,做到突出问题意识,融入网络热点,讲透理论重点,化解学生疑点。
张永刚提出“三屏融合”,即突出“投影屏”的政治性与针对性、“电视屏”的引领性和示范性、依托“手机屏”的及时性与灵活性,融合了热点驱动、开放叙事、主体对话、活泼表达、情感融入、合力优势等方法,深化大思政育人模式,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融合、“三全育人”与“五育并举”相融合、线上育人与线下育人相融合、互联网与大思政内容形式相融合、叙事话语与思想内容相融合。同时做到三实现:实现网络教育供给,夯实“处处教育、时时育人”目标;实现网络教育主体转变,从“我在听”转变为“我来讲”;实现网络大数据全覆盖,力争“以每一个学生为中心”,真正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张永刚提出,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教育家,但是人人都能弘扬教育家精神。教育工作者首先忠诚教育事业,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工作者要热爱教师职业,争做“大先生”;教育工作者要专注教学主业,筑牢教学“生命线”。
张育方在主持讲话中提到,张永刚老师的授课虽没有宏大叙事和理论教条,但立意高远、脚踏实地、逻辑清晰、内容丰富、语言淳朴,特别是以自己的经历、生动有趣、举重若轻的方式,塑造了敬业爱岗、潜学笃行、躬耕教坛的思政课教师形象,保持以生为本、以教为上的初心。张永刚老师的课不但是思政课,而且是方法论的课,与现场教师进行了思想交流,提供了打开学生思想与心扉的钥匙和方法。张永刚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答案,专注于教学,不为外物所动,不为外物所惑,不为外物所诱。他真正做到了:以赛促教,自我加压,保持初心;保持情怀,向内求活,向外求变;让我们更加深刻体会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对照张永刚老师提出的思路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