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广体要闻

广州体育学院成功举办2024年体育传播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4-05-06 21:55 作者:文 张伟 图 曹鸿兴 陈玮璇 刘欣泓 余睿成 张月明 点击:

本网讯 4月27日,2024年体育传播研讨会暨第三届体育传播广州论坛在广州体育学院举办,广州体育学院党委书记米银俊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国家督学、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姚喜双,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副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专业委员会副事长薛可教授等13位来自各高校的专家学者作大会报告。体育传媒学院廖慧平教授、曾文莉教授点评大会报告,体育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崔俊铭、副书记苏祥国以及部分师生参加了开幕式和大会报告。

 图片 1.png

2024年体育传播研讨会暨第三届体育传播广州论坛,由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专业委员会和广州体育学院共同主办,广州体育学院体育传媒学院承办。

米银俊首先代表广州体育学院对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师生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米银俊表示,广州体育学院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的体育高等学府,从1956年建校以来,一直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衷,在各个时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运动员、体育管理人员和体育师资,学校一直把特色人才的培养作为首要目标。近年来,学校以“体育+”为特色,培养体育特色复合人才。其中,“体育+传媒”是学校重点打造的特色学科,目前,学校已拥有体育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同时,新闻学也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学校在重点冲刺博士授权单位的同时,也在全力推进新闻学专业上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努力把体育传媒打造成具有岭南体育特色的重点学科。培养造就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民族和国家长远发展的大计,也是高等学校的神圣使命。米银俊指出,目前,广州体育学院正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申博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实现学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图片 2.png

米银俊书记致开幕辞

开幕式结束后,13位专家在现场或通过线上作大会报告。大会报告分别为香港城市大学计算社会科学讲座教授、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传播学会会士祝建华的《体育传播研究与传播学主流的互动互补》,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西南交通大学新媒体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石磊的《智能传播与体育新闻传播教育》,香港城市大学讲席教授、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 Leonard H.Goldenson讲席教授周树华的《体育传播和健康传播前景与可能》,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督学、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姚喜双的《运用六个必须坚持,培养体育传播人才》,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正强的《中国近现代新闻漫画中的体育元素》,首都体育学院管理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新闻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兰馨的《CUBAL大学篮球联赛社会传播场域主要困境及其优化策略分析》,上海交大上海交通大学-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薛可的《在华留学生对中国太极拳的传播意愿研究》,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德胜的《全媒体时代体育社交的结构与行动》,广州大学黄埔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春雷的《体育精神认知极化的媒介化治理》,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薛文婷的《卓越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四重螺旋”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委会常务理事文远竹的《城市品牌传播视角下十五届全运会讲好大湾区故事探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硕士生导师朱颖的《体育赛事国际传播中的身体体验与文化互动》,广州体育学院体育传媒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肖灵的《体育类公益组织形象传播研究》。

 图片 3.png

祝建华作报告

图片 4.png

石磊作报告

 图片 5.png

周树华作报告

 图片 6.png

姚双喜作报告

 图片 7.png

胡正强作报告

图片 8.png

兰馨作报告

图片 9.png

薛可作报告

图片 10.png

张德胜作报告

 图片 11.png

李春雷作报告

 图片 12.png

薛文婷作报告

 图片 13.png

文远竹作报告

 图片 14.png

朱颖作报告

 图片 15.png

肖灵作报告

曾文莉和廖慧平分别就上下半场的大会报告作了点评。现场报到的参会师生、体育传媒学院全体教师以及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在实验楼4楼演播厅聆听大会报告,广体传媒对开幕式和大会报告全程现场直播。

下午2点,新闻学院院长论坛在体育传媒学院会议室举行。同时,6场分会场报告在现场和线上进行,来自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体育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西北政法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高校的40多位师生就各自的研究成果展开交流讨论。